10月16日,中国公路学会2020年度“交通BIM工程创新奖”在昆明正式颁发。在78项获奖项目中,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申报的“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建设管理信息化、数字化BIM平台研发与
应用”获特等奖。
建筑信息建模(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,简称BIM)是一个从规划、设计、施工到管理各阶段统一协调的过程。
“交通BIM工程创新奖”是目前国内交通BIM领域的最高奖项,也是中国公路学会科技奖的有效补充和拓展。该奖项自2019年设立,每年评选一次。今年中国公路学会“交通BIM工程创新奖”共评选出78项获奖项目,其中特等奖4项,一等奖12项,二等奖39项,三等奖23项。
为践行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新要求,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围绕“品质工程”创建,在行业内首次研发了服务于工程全对象、建养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平台,充分发挥了BIM模型高度可视化、数据协同性强的特性,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与工程品质。
长江五桥建设项目以工程全生命周期内的管理需求为导向,在行业内首次研发了基于BIM+物联网技术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,固化了日常的质量安全与现场生产的行为管理标准,集成了隧道结构及地下水位自动化监测系统,并对架桥机、盾构机等主要设备的施工参数与性能状况进行实时预警。
行业内首次研发了品质工程、平安工地线下考核模块,搭建考核资料库,实现考核资料的在线更新与维护,简化了传统工作中繁杂的资料整理归档的工作,既有效督促了各标段各部门定期考核的时效性,又提高了工作效率。同时,利用App实现了班组考核、质量三检、领导带班、隐患排查的日常信息化管理,进一步规范了参建单位管理行为。系统通过自动整理、归档系统使用数据,挂接至BIM模型,为桥梁隧道养护零状态数据提供了完整的档案资料;通过智能化的统计分析,为管理者提供了多维度的决策意见,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。
记者从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了解到,目前南京长江五桥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,正在进行机电、交安、声屏障、绿化等附属工程施工和各类分项验收。